《我的人质岁月》

SKU: inthepresenceofmyenemies 分类:

《我的人质岁月》——宣教士与恐怖分子生死抗争的376天
In the Presence of My Enemies

“光与盐”系列之六

【美】格蕾莎·伯纳姆 迪安·梅里尔 著
(Gracia Burnham / Dean Merrill)

定价:25.00 元
ISBN:978-7-106-02461-1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震惊世界的宣教士人质事件纪实
《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搜狐网和中华网等国内外媒体均有报道

内容简介:

2001年5月27日,一对来自美国的宣教士伯纳姆夫妇和其他18名游客在菲律宾遭到15名恐怖分子绑架。在整整376天的漫长日夜里,伯纳姆夫妇经受着饥饿、恐惧、疾病、虐待,面临着枪林弹雨,遭遇了同伴被屠杀,最终一死一伤……在最基本的生理需要下,他们痛苦地发现自己暴露出来的罪性,而谎言更引发了他们的信仰危机……

深入菲律宾丛林的背后, 听九死一生的幸存者讲述惊心动魄的真实故事…… 面对恐怖分子黑洞洞的枪口,信心、盼望和爱能否经得受住死亡与恐怖的漫长考验?

作者简介:

格蕾莎·伯纳姆(Gracia Burnham):三个孩子的母亲,毕业于加略山圣经学院。她和丈夫马丁一起在菲律宾服务了17年。在2002年6月7日解救人质的激烈战斗中,腿部中弹,最终获救生还。

迪安·梅里尔(Dean Merrill),国际出版联盟和国际圣经协会副主席。“爱家”机构的前任负责人,有多部著作出版。

本书意义:

这是一个险象环生又不乏动人温情的故事,是一场信念与邪恶的殊死较量。在噩梦般的376天遭绑架的日子里,见证了比刀剑更可怕的,是人内心的黑暗;比仇恨更有力量的,是信念和爱。
这是一个发生在他人身上,但可以改变你生命的故事。始终不渝的信心和博大精深的爱,令人震撼,回味悠长,不仅带给你鼓舞和希望,更激励你勇敢面对生命中任何的困难和挑战。

本书特点:

疑案重重:除了绑架本身,还有什么在威胁宣教士脆弱的生命?

  • 美国政府为什么态度强硬,拒不妥协,不付赎金?
  • 作者的丈夫马丁到底是被谁打死的?恐怖分子还是政府军?
  • 政府军与恐怖分子的关系为什么若即若离,似乎存在某种默契?

矛盾对立:忍受折磨还是乘机逃走?怀抱仇恨还是充满仁爱?

  • 马丁明明有机会逃走,他却留了下来。
  • 恐怖分子不计代价,手段残忍,以人质为盾牌在丛林弹雨中东躲西藏;柔弱的宣教士夫妇以坚韧的信心和温柔的爱安慰其他人质伙伴,更像朋 友般对待绑架自己的看守,为他们不住祈祷!

信心试探:他们遭遇的试探和见证也许会带给你绝境逢生时的力量。

  • 作者及丈夫抛弃美国的舒适生活,变卖房产,前往贫穷之地宣教达17年,却在庆祝结婚18周年时沦为人质!
  • 人质整日逃命于泥泞的丛林之中,不仅暴露出自身的种种罪性,而且对上帝失望、抱怨,失去信心。很多时候不仅找不到脚下的路,也寻不到上帝的道路。
  • 全世界很多人为他们不断祷告,祈求上帝救他们脱离危险,但作者仍然失去了丈夫。

畅销书籍:2003年,本书英文版一出版便迅速登上菲律宾的畅销书榜。

  • 本书首次记述了恐怖分子如何对待人质的种种细节。在展现人质的悲惨生活的同时,还揭露了菲律宾官员与恐怖分子之间的微妙关系,顿时激起千层浪!

文摘:

*********************************

如此一来,世界不就乱作一团了吗?特别是当某种宗教的极端分子感到不仅应该通过劝说,还应该诉诸武力甚至恐怖活动来宣教时。这种极端主义者的心态是不容易控制的。这是我一整年近距离接触的经验之谈。

被俘经历促使我长久而深刻地思考如何正确应对伊斯兰激进派的挑战。我不敢妄谈国家政策,但我不得不对基督徒兄弟姊妹说: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平息激发“圣战”的愤恨情绪,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上帝,认识上帝比追求仪式更重要。

全世界有数百万穆斯林是并不一心要打圣战,这一点我很清楚。

不仅是穆斯林,世界上有亿万人都在通过拼命积德行善来抵偿自己的恶行,为的是蒙神的悦纳。他们都需要我们为之祈祷,他们应该尝到被宽恕的滋味,他们需要我们去表达关爱。

当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年轻基督徒中流行一首名为《他们知道我们是蒙大爱的基督徒》(They’ll Know We Are Christians By Our Love)的歌。那是后伍德斯托克时代,大家都对“爱能治疗一切伤痛”的观点嗤之以鼻。我听见有些成年人嘲笑这首歌的天真幼稚。

可实际上,耶稣在最后的晚餐时正是那么说的(见《约翰福音》13章35节)。当今世界的人们,不会因为我们基督徒能简明易懂地解释教义就重视我们,不会因为我们慷慨仁慈或积极进取就高看我们,能打动他们的,唯有我们心中的真爱。

在丛林时,马丁提醒过我这一点。有一次我们收到几本《读者文摘》,翻来覆去地读到它们散架。当然啦,我们喜欢看上面登的笑话。有一则笑话讲的是一位老师在英语课上让学生用形容词写一个故事。约翰尼交的卷子上写道:“这个城堡很大。”老师退给他说:“用‘大’来形容城堡太笼统。你再好好写写。”改完后的故事是这样的:“这个城堡很大,我说它大,它就大。”

我们看过哈哈大笑,过了几天马丁说:“我一直在想那则笑话。耶稣说谁愿在天国里做最大的,谁就必做众人的仆人。他说众人,指的就是众人。他没说做除了恐怖分子之外的众人的仆人。耶稣还说要爱你们的仇敌,恨你们的要待他好,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于是我们开始照此办理,为那些逼迫我们的绑匪祈祷。

我们得到了一个向世人显现基督之爱的机会。我认为马丁在丛林里成功地做到了,而我不确定自己做得很好。我不希望别人称我为英雄,因为我最清楚那一年自己心中的苦楚。我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静下来思考时,你会发现并不只有阿布沙耶夫是“坏蛋”。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阴暗面。认识到自己的阴暗面是我在整个丛林苦旅中经历的最痛苦的事。当然,我已经知道自己是罪人。这是我小时候在主日学校里早就学到的。可我还是宣教士,是牧师的女儿,是“好姑娘”。像我这样的人,难道不该做到坚强、优雅、仁慈、勇敢地面对逆境吗?为什么我没有更多地表现出这些美德呢?

例如,我知道应该宽恕绑匪,可事实上我常常痛恨他们。我恨他们不但把我从家人身边夺走,剥夺了我热爱的简单安逸的生活,还迫使我看到自己生命中不光彩的一面。我几乎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格蕾莎:愤怒的格蕾莎、自私的格蕾莎、怀恨的格蕾莎、对上帝愤怒的格蕾莎。这些“格雷莎”都超出了我意愿接受的范围。

马丁和我经常谈起《加拉太书》5章提及的圣灵所结的果子,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仁爱、喜乐、和平啊。

我说:“我感受到的只有伤痛、悲苦和悔恨。我怎么能萌生出完全相反的感受呢?”

我们懂得圣灵所结的果子是无法靠我们自己生发出来的。我们无法自己强行拥有喜乐、仁爱和平安的心,而必须靠圣灵在我们内心培育。

我常常向上帝祈求:“请赐予我平安。我在心中找不到平安,也找不到坚忍。现在我缺的就是温柔。请往我的生命中注入一些温柔。请让我在这恐怖的境遇中感到一些喜乐。”

他做到了。

现在我已回家,接下来的几年我要专心带孩子,我已经决心定意要用“喜乐的心”继续侍奉上帝,就如同马丁在我们共度的最后一天、那个下过雨的下午强调过的。在美国,有人以为我会对政府的无所作为表示愤慨和怨恨;还有人以为我会郁郁寡欢,变成可怜的怨妇。

我都做不到,那有什么好处呢?

马丁和我遭难,错不在别人,只在我们来菲律宾帮助的那些罪人身上。我们受这种苦在所难免。可我不愿让它扫了我的兴,减损上帝想要充满我心的爱。我怀念丈夫吗?当然怀念。我就住在世界航空之都堪萨斯州的威奇托附近,波音、塞斯纳、雷神(原比奇)、庞巴迪宇航利尔喷气公司、麦克康奈尔空军基地全都在这里。每当我听到飞机从头顶飞过,我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他来,提醒着我马丁热爱而且干得非常出色的事业。

可是无论怎么怀念他都不会回来了。我决定以怀念他为快乐,让那些回忆永存孩子们的心中。2002年8月,一个周五晚上,孩子们都在教会上暑期圣经学习班,我想去参加结课典礼。这时我的腿已恢复得差不多了,我决定走过这个街区去教会,不开车了。

在路上,我仰望堪萨斯州的辽阔天空,心中顿生无限喜悦。我听到自己大声说:“哦,马丁,你是最棒的!你是最棒的!”我不知道天国里的人能否听到世人说的话。他们大概有更好的事情来打发时间。可是如果马丁正在听,我想让他知道我的感受。他实在很了不起。

人生旅途中,上帝会赐给我们一些特别的人,正是他们使我们更坚强地面对丑恶世界的考验。显然,我从未料到自己会受这么大的苦,但我感谢上帝帮助我挺过来了。我尊重上帝赐予我的这个智慧而虔诚的人,是他支持我经受住了一程程的跋涉、一场场的枪战。我珍视所有为我能活着出来而不辞辛劳的人所作的努力。我决心只要一息尚存,就继续为遵行上帝的旨意而活。

评价

目前还没有评价

成为第一个“《我的人质岁月》” 的评价者